关于工业化与城市话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0:15:04
我要帮我们系导师搜集一些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资料,我手头资料少,希望达达们多提供,有论文或经济杂志上访谈等等都可以!!!
速度啊,谢谢

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十五”期间要全面加快城市化。我个人却认为,我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主要问题在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水平较低,而人口城市化与就业非农化是基本一致的,并不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如果忽视以就业结构非农化的发展为基础,片面去加快城市化,不仅难以达到目的,还会导致以就业问题为中心的城市问题严重化。

我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认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观点,主要是以工业产值比重来衡量工业化的。然而,由于我国的工业产值比重片面演进,以此来反映工业化水平并不恰当。根据工业化理论和国际经验,在这种条件下,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应当是人均GDP水平或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同时,与城市化进程直接相联系的工业化指标,也主要是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而不是工业的产值比重。从我国1952年以来近50年的经验数据看,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而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的相关性则明显较强。

从国际比较看,以人均GNP水平作为衡量依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一般变动趋势相比,与相近收入水平国家的数据相比,特别是与亚洲国家的相应数据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偏差。

再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与城市化率的关系看,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为衡量依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比较也不存在明显偏低的问题。

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严重滞后,城市化率较低是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和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较低相一致的。

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

与国际上的一般趋势比较,我国的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工业产值比重,但问题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而在于工业化的偏差。

工业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带动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与城市化率上升联系密切的不是产出结构的转变而是就业结构的转变,因为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才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因此,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而我国工业化中的问题,正在于产出结构工业化超前与就业结构非农化滞后的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