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21:32:54
这是我的作业来的 希望大家能从意义作用构建方面给点建议 谢谢

淡远境界与构建和谐社会
人生是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境界构成纷繁的社会景象。
和谐社会是一种被推崇的社会景象,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才能从主观上构建和谐社会,一定会有多重的解释。笔者仅从淡远境界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想来应该是有所益处的。
淡远是一切有识之士向往和追求的审美人生境界,他既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特征,又表现出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众所周知,和谐是人类最好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表象;淡远是实现这种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和谐存在的本质属性。淡远同和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淡即淡迫,是一种心态和精神境界,是静止的;远即向往,是一种目标,一种追求,是动态的。只有把淡远很巧妙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合规律又合目的性的美学精神,才能体现出人类从有限生命通向无限人生的特质。在淡泊中追求,在淡泊中向往,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淡远主要指一种心志情思和生活方式。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也就是说,只有淡泊宁静的情愫才能永远长存,达到遐远的境界。在战乱纷争的三国初期,诸葛亮正是把自己淡远的情愫发挥到极致,帮助刘备构建了蜀国。这个极致也就是和谐。没有和谐,蜀国就无立国之本,也许早就被曹操追赶得七零八落。
从心理学角度看,淡远属于“心境”一类。怎样的心境就会产生怎样的人类行为。如果见之于艺术作品,则使其带上淡远风格;如果见之于社会生活,则使社会生活呈现和谐。古人云,无利故淡。心境由客观事物引起,通过人的主观心态而起作用,心境的形成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来掌控。不同性情的人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产生不同的行为,而最好的行为、最和谐的行为产生于具备淡远心态的人群。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是以整体和谐为最高价值目标的,形成了以淡远为终极人生境界和情感关怀的传统文化特色。它肯定了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调节了人类群体价值的规范和取向,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重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意蕴的,是把现实人生提升到审美人生境界,是人类追求的至高无尚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和。
总之,中华民族人文环境的熏陶,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淡远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