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有什么特点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6:21:44

历史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筑城以来,迭经变迁;自东吴兴都起,成为江南之都;到晋朝五胡乱华后,京师南迁,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华文化的中心。南京话也在历代的变迁中演化。

东晋定都南京,中原汉民带来雅言,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知识阶层,又称“士音”。南京本地居民语言为吴语,又称“庶音”。雅言和吴语逐渐融合成为金陵雅音,为南朝宋、齐、梁、陈四代所袭。

明代建都南京,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成为确立国家官话标准语的基础音系,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即便到了清末,在上海滩依然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土白更堪嘉”的说法。清末汉语拼音的倡导者,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编辑] 今日南京话
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地区的话有很大区别。在今天的南京市区,并存着两种南京话,称为“老南京话”(被称为“地道的南京话”)、“新南京话”(一般所指的“南京话”) 。所谓“新”、“老”,也仅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历史长河中各个时代不断变迁的话音则没有意义。

目前南京城区同时并存着老南京话社区、新南京话社区和普通话社区。普通话和新南京话之间很容易沟通,而和老南京话则较难沟通。老南京话声母分尖团,而新南京话受普通话的影响,不分尖团。

[编辑] 新南京话
新南京话,由于流行范围大于老城区的老南京话,现在往往直接称为“南京话”。南京话属於官话中的江淮官话,重要特点为保留入声。南京官话有五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入声韵尾-p、-t、-k消失,而古鼻音韵尾-m、-n、-ng和韵腹合成鼻化元音(如“安”读如ã),也有人一概说成-ng。除入声字外,其声调系统与北京话对应紧密。

[编辑] 声调
南京话阴平的调值近於北京话的去声,反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