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江南丘陵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30:36
50字左右

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 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中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

江南丘陵
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 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中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地的总称。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盆地中的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色地层广泛出露,形成「红色盆地」,这些红色地层被河流切割成丘陵,则称为「江南红色丘陵」,海拔200∼600公尺左右。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江西东部有怀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盆地中农业丰盛,产水稻、麦类、油菜等,低山、丘陵生长亚热带林木,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广布。江南丘陵地区也是柑橘、油茶、茶叶的主要产区。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长江以南、 南岭以北、 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东,包括中国湘、赣两省中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区的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地质
燕山运动决定了全区地貌基本格局。三叠纪初期普遍海浸,三叠纪末期形成褶皱构造。白垩纪时岩浆活动强烈,南部地区有花岗岩侵入,东部浙闽一带有流纹岩喷出。白垩纪晚期发生大规模断裂活动,形成许多山地和山间断陷盆地。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期,低山丘陵和盆地地区仍保持温暖湿润的环境。更新世晚期气候较干燥,北部有下蜀黄土堆积。
[编辑本段]名山大川
中生代以来南部抬升,北部断裂沉陷,形成向北倾斜的地势。主要部分可视为湘赣两省毗连的大洼地,东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盘踞,地表径流分别通过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抚河、赣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阳湖,然后北入长江。东北部浙皖边区的山地丘陵与浙赣交界的山地丘陵相连,成为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区内许多中山和低山均为东北—南西向排列,新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