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6:57:23

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总的是东部小西部大。由于强烈季风影响,东部季风区年总辐射的分布与西北干旱区及全球平均分布均有显著不同。由图1-2可见,在30°N出现最低值,在39°N以南地区均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为小,约在40.2°N达最高值,往北随纬度增高而减小。西北干旱区受季风影响弱,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趋势与全球平均值较一致,但比全球同纬度地区要高(《中国自然地理?总论》,1985)。在东北地区年总辐射量变化在4 100~5 400 MJ/m2。大兴安岭北部最小,为4 100~4 500 MJ/m2;小兴安岭大部和三江平原北部,纬度较高,气候湿润,年总辐射量不足4 500 MJ/m2;长白山天池,虽纬度偏南,但云雾多,年总辐射量为4 596 MJ/m2。在分布上,有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增大的趋势(周琳等,1991)。在西北高山区,年总辐射量在5 400~5 800 MJ/m2。青藏高原由于其纬度低、海拔高、大气洁净,是全国总辐射最多的地区,在6 700~9 200 MJ/m2 (张家诚、林之光,1985)。据寇有观等(1982)资料,青藏高原年总辐射量为5 400~8 400 MJ/m2,最高值出现在高原西南部。青藏年总辐射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度的影响大于纬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