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清平调赏析!!要有那个瑶台的那首只要那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6:57:4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首。
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有关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创作的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据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 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李白对于他这次突然被召入宫,所要写的特定题材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即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从而一下子就使得全诗不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