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苏东国家搞“休克疗法”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改革,中国改革走的是渐进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0:27:33

前苏东国家搞“休克疗法”,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渐进式的道路。我认为简单地用激进改革和渐进改革来区分苏东同中国的改革不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十分肤浅的。因为这种区别根本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

中国和前苏东国家改革的不同,本质上说是对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又决定于指导改革的理论基础的不同。对前苏东国家来说,他们认为需要改革的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而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否定。改革的出发点不仅是因为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弊端,而且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注定没有效率、没有前途的。因此,它们的改革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为了用被它们看作富有效率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取代没有效率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指导它们的理论基础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是崇尚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所以,前苏东国家走的是一条私有化之路,是否定国家作用的自由化之路,是允许外国大规模廉价收购国有资产、听任外国资本控制本国经济命脉的资本主义一体化之路。

对中国来说,我们始终肯定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具有优越性的制度,问题是需要通过改革使它固有的优越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改革的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改革,而不是改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所以,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优越性能够始终一贯、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显然,这里指导改革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

两种模式、两种共识,产生两种结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改革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不同的目标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