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决战的地点要选在东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54:17
越详细越好,谢谢!

决战不只在东北而是最先在东北,这个决策是从民意、经济、军事实力的基础上而决定下来的。

1、东北早在1947年就实行《新土地大纲》,进行了土改,是中国最早进行土改的地方。因此,赢得了人民的拥护,群众基础巩固。

2、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矿、石油、铁矿等战略物资,并且在奉系军阀和伪满洲国时期建立的大量的工业基础,因此军事战略地位重大。

3、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国民党军中缴获了大量的美式装备,具有了丰富的战略物资基础。并且成功的遏止了国民党军对哈尔滨、佳木斯等重要城市的攻击,同时成功将自己的控制范围推进到松花江南岸,并使长春陷入长期的包围之中。

因此,在战略时机成熟的时候,攫取东北这个在民心、经济(重工业基地)、后勤补给(东北丰富的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对全国的胜利将有重要的贡献意义。

一、东北与苏联接壤,很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二、东北从来没有直接由国民党的直接统治,极易发动人民群众;
三、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已经在东北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四、东北部分地区有苏联军队控制,可以牵制国民党军队;

并不是只有在东北决战,准确得说是从东北开始。从东北开始是因为当时东北地区的实力对比共产党比国民党强

辽沈战役概况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解放军已达一百零三万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