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假于物”是指的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16:06

比较善于利用外部工具

善假于物,也就是,于—物—善—假。对于外物善于借助。因通顺和表意简明的要求,翻译时,不必译出,直接译成,善于借助外物就可以了。

善假于物”的启示与遐想 Post By:2004-5-28 22:25:00

石 心 中国古代有个“凿壁偷光”的典故,说的是汉代匡衡的故事。匡衡少时家贫却勤勉好学,他白天要干活赚钱糊口,晚上才能有时间学习,可他又买不起蜡烛。富有的邻居不肯“照顾”,他便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那样邻居家的灯光就可以透过来,匡衡也就可以读书学习了。这个典故虽然是说一个人在困厄时的勤奋努力,但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和思维倾向,那就是“善假于物”地来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求得快速发展和进步。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自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是积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思想,也是内涵深刻、包容广泛的思想范畴。它包括对工具的使用,也包含对人才、资源、环境等的借助和利用。荀子的话已经表明,这种“借助和利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克思讲“能够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使用工具就是“善假于物”的一种形式。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同时荀子还指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就是突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善假于物”可以事半功倍,只有“君子”、只有人才才能“善假于物”——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善于运筹经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理论》)现在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因为人才是“善假于物”的,“善假于物”就可以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夸张一点也可以说“化腐朽为神奇”。资源优势固然是有利条件,但不是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充分条件。我们知道有许多没有资源优势却发达的国家,也存在有资源优势却贫困的地方。《庄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宋国的一家人,有一祖传秘方,冬天时涂在手上不生冻疮,皮肤不会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