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经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2:27:55
简洁一点
谢谢!

《三国演义》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些主要人物,无不个性突出,形象鲜明,有血有肉。曹操、关羽、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之为“三绝”,从艺术上来说,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个性特征是非常突出的。通过才智相当的人物之间的较量来表现人物的个性,是《三国演义》重要的艺术手法。例如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对手,既有老谋深算的曹操,又有才华四溢的周瑜,而诸葛亮的智慧、才干特别是预见性,恰恰是在战胜这样的强大对手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空城计的情节中,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一个才智高超的强者,诸葛亮的智慧又一次在与强者的较量中得到展示。这正是毛宗冈在《读三国志法》中所说的“观才与不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的道理。

《三国演义》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成为写古代战例的典范作品。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作品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已远远不是描写战场的“热闹文字”,而是表现战争中将帅的智慧和思想,因此,《三国演义》也往往被视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军事文学作品。作品中所描写的赤壁之战等著名战例,不仅成为后世很多戏曲的题材,而且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参考材料。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风也很有特点。庸愚子(蒋大器)《序》文中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记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高儒《百川书志》说:“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文不甚深”,“非俗非虚”,正是《三国演义》相当突出的语言特点。

楼上说的很精彩,我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下吧
忠实于原著,几乎没有改动过原著情节
几处经典情节演义的切合主题,比如“舌战群儒”、“千里走单骑”等等,都刻画的惟妙惟肖
场面宏大,服装道具符合当时时代背景
说它经典主要还是因为它的朴实无华,虽然在拍摄技巧方面不像现在一样,能运用那么多高科技,但这部作品真正抓住了原著的精华和灵魂,并且演员能体会到角色的心理,重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风貌。
而现在拍的关于三国的影视作品,大多忽略了这些,只注重场景、特效和明星效应,而忽视了三国真正的内涵。
不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