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凡是什么事件发生之后都要冠以什么什么“门”来表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23:56:44

“XX门”的说法最早源自日本电影“罗生门”。 影片《罗生门》是由著名剧作家桥本忍根据名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于1921年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的,是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依旧光彩夺目。

《罗生门》因其在电影界的成就,使得该片片名(Rashomon)成为一个英文单字,形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无法理清事情真相的情况。自此,“门”(mon)就被广泛运用了。

1972年的“水门事件”发生后,使得“某某门”的说法名扬世界。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译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拉链门”。

由此可看出,中国所谓“某某门”事件的说法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是从外国媒体中引入的一个概念。比如,近年在中国出现的黄健翔“解说门”事件、超女的“脏话门”事件、柯以敏与杨二车娜姆的“戒指门”、王德显的“工资门”等等。

源于"水门事件"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五个人因潜入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民主党总部——水门大厦而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现的总统辞职。

所以以后有影响的事情都被炒作成“门”事件

应该是来自“水门饭店”,也许是比喻真正要看到屋子里发生了什么,必须要打开那扇“门”才知道。

语言现象,不必多虑

门是房子第一道关,只有开了“门”才能了解房子里的架构,至于得失就得看你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