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关于〈苏州园林〉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08:06
在〈苏州园林〉中现在的书上第5段中是“这是不足取的”,而以前是“这才是可取的”,为什么?
拜托大家拉~~~~

文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科书1998年5月第5次印刷作“这才是可取的”,1999年5月第6次印刷作“这是不足取的”。

  是“不足取的”还是“可取的”?

  ——对《苏州园林》中一句话的探讨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一大特点。对这一“特点”是否“可取”,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争论,教材也曾把后面这句话改成“这才是可取的”。究竟是“可取的”还是“不足取的”,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即“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意思,“这”指代什么。
  对于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笔者不懂绘画,绘画理论知识全无,所以无从理解。而教参对此也恰恰未作只字说明。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点零碎的解释。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中国画的特征具体表现在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也就是说,中国画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作者的主观情趣”是什么?大的方面说,是追求图画美;具体在树木的栽种和修剪,也是“着眼在画意”。游人到苏州园林,不仅仅是看看这里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品味这里的“意境”。“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正是符合“中国画审美观点”的“着眼于画意”的具体体现。
  关于“这”的指代意义,稍有点语法知识的人都能看出,“这”指的就是句中冒号前的内内容,即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全句的意思就是:因为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所以“不可取”。照这样理解,苏州园林在栽种和修剪树木方面,就要做到“可取”,要做到符合中国画审美观点”,就应当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显然符合苏州园林的实际,当然也不符合作者的写作原意的。
  细分析前面所举例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苏州园林中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来,栽种那样的松柏,那样的修剪树木,是不足取的。但这样表述似乎太啰嗦累赘了。如果要表达的简洁而且符合原意,只有把“这是不足取的”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