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回乡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7 19:15:13
季羡林先生回乡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景瑞 时间:2008-01-28
[收藏] [推荐] [评论] [打印] [关闭] 我和季羡林先生是一个村的老乡,也是交往了多年的忘年交。
在我的印象中,季老除了夏天穿普通的白衬衫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蓝卡其布中山装,看上去,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老校工”。他在《衣着的款式》一文中也曾说:“在衣着方面,我是著名的顽固保守派。我有几套——套数不详——深蓝色卡其布的中山装。虽然长短不一,但是最年轻的也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
1995年春节,从季老故乡赶来陪他过年的同宗孙子季孟祥,到商店购买蓝卡其布,老人还不知道这种布料已有几年不生产了。孟祥跑遍了北京许多的百货商店,自然毫无所获。1996年春节前临去北京时,孟祥到我家说起此事,我老伴说:“记得咱家还有一块这种布料哩,我找出来给老人家捎着吧。”春节过后,孟祥从北京回到临清,告诉我:“老爷爷看见你捎给他的那块蓝卡其布,甭提多高兴了。再三嘱咐我,要我替他好好谢谢你,还让我给你带来了新近出版的《赋得永久的悔》这本书。”季老穿着朴素,为人朴厚,是一位布衣鸿儒。

季老在他的助手李玉洁女士、弟子高虹博士的陪同下,1997年10月9日回到故乡临清。李玉洁女士告诉我:“北大领导一再劝阻季先生,说年龄太大了,不要出远门了。可季先生执意要来,并说这次回故乡,主要是给父母扫墓。话说到这个份上,学校领导只好同意了。”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陪着季老回故乡官庄扫墓。到了墓地,我想季老会在他父母坟前行三鞠躬之礼,谁知他竟以86岁高龄身躯,按照农村老式规矩在坟前行了三叩首的大礼,起来时,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我赶忙上前扶住了他,我看见他眼里盈满了泪水。季老的亲情、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起他在《寸草心•我的母亲》一文中所写的一段话:“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我6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8年以后,又回家奔丧。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过多少次。直到耄耋之

1.忘年交:年龄差别大、辈分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

2.文章第三段主要讲述了季羡林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回家乡省亲的故事,表现了季老先生对家乡和母亲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3.文章最后三段的情节表现出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感情内敛而深厚,性格真挚而坦诚的长者,展现了他对母亲浩然而强烈的敬爱之情以及对“落叶归根”无限的憧憬和渴望。文章既表达了季老对家乡的热爱,更表达了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对“祖国母亲”永恒的敬慕。

4.文章引用季羡林先生作品原文,将一位地位崇高而又勤俭朴素,漂泊一生却又对家乡和亲人魂牵梦绕的耄耋大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