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阁拜相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1:42:00
谢谢你们!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这就是内阁雏形。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所以入阁也叫拜相。

乾隆13年,开始设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东阁、文渊阁、体仁阁。每殿阁设大学士一员,正一品,其班位次序不以殿阁为序。从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学士都是清朝廷内的重臣担任,参与军国要政,可谓位重权高,当时被称作清朝的宰相。谁若当了武英殿、文华殿或文渊阁等殿阁的大学士,那叫“入阁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