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谈谈中国人为什么对权威极其信任和膜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13:04
传统文化 权威至上的观念
800字以上的不予考虑(此举抵制复制)我要一个精华的论点 精彩的100字以内也会考虑采纳 当然相同精彩的800字内选字多的
我才接触到这方面 所以命题可能不准确 所以若有错误请专家在见笑之余加以纠正并解答我的问题 谢谢!
第一次补充:注意 是从传统文化方面 适当提出一些三教九流里的论点出来 前面7位谢谢回答 不过我还想要更专业的回答
第二次补充:!!!!我要的是专业的回答 有引经据典的严谨的回答 不是一些想当然的回答 200分没那么想当然
PS:9楼复制的黄雨欣515 给我滚蛋 最好被管理删了 2分你都不值得拿

传统文化其实不支持权威膜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和西方一样做好了准备,开始飞速成长,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是西方自然派哲学开始探讨人的本源问题,中国则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皆成于斯。只要有理,有粉丝就能成名,不亚于现在的网络成名。

但是,接着,两者就有了分叉。西方,由于古希腊是城邦制度,使得不同的学术得以继续发展,也就是在雅典,你要是不遭人待见,你可以去斯巴达,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以后的欧洲历史也一再有这样的流亡出现,法国政府不待见了,他就去英国接受政治保护)。而中国却是大一统的国家组织形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你的理论要是被认定与主旋律不符,你走到哪儿都不遭人待见,还天天有官吏提着铁链抓你,要是有人帮你?那人连坐。主旋律是儒术,于是儒教存而诸教灭,中国的法家就灭在那个时候,那以后,中国人再也没有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直到现在也还没有。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儒教内部。某个学术权威更贴近主旋律,别的学术权威就遭到当局的打压,于是程朱理学将儒教窄化扭曲,后来又尊崇心学。这些学术权威都是一代又一代的主旋律。

另外,儒术极度贬抑商业,使得当时人们要出人头地,最快也是最有可能的道路就是入仕,入仕就必定要遵循主旋律,只读主旋律,那些不读主旋律的人是没有出路的,比如宋朝的柳永,比如写《酉阳杂俎》的唐朝的段成式。

lz,你的语气也别太冲,读书人以虚怀若谷,气质如兰为上。

用智商换金钱,用金钱适当换成安全和舒适。就这样。

为什么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谈谈中国人”呢? 好吧,就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谈谈中国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不过,越到后来,两极分化就越严重。以前,曾经历史中出现过一些人,通过自己的智商赚到了巨大的财富。不过,不一定是干净的。但是,有些人,只走干净的路,而且赚钱。带来和平,带来安全,自己走的很安全。而且能给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而且很诚信。你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他专门消灭矛盾。把矛盾变成钱。应该反问:“为什么不对这样的权威极其信任和膜拜?” 所以,有些人就(守株待兔)。 这里的兔子指的是财富,并不是别的什么。
我想,我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不需要把古文搬出来了。也没时间含蓄一点。也不搞哑谜。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