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没有担任过中华民国的总统,但是又有“段祺瑞执政时期”这个词语出现,请问对于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9:40:06

段祺瑞执政实际上就是段祺瑞以总统而兼总理
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07561.html?si=1

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将所部改为国民军。批准颜惠庆内阁辞职,任命黄郛代理国务总理并摄行总统职务。冯玉祥通过摄政内阁会议,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并于11月5日派京师警备总司令鹿钟麟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冯玉祥还与胡景翼、孙岳等联名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改组北京政府。冯玉祥的这些做法,深为北洋各实力派所忌,各帝国主义也不断地向其施加压力。同时,张作霖的奉军入关后,冯、张很快又发生了尖锐矛盾,而长江流域各省的直系势力还随时可能北上。在这种情况下,冯玉祥为了平衡与奉张的关系,阻止直系势力北上,便决定联络皖系军阀郑士琦,使他在山东截阻直军,并决定请段祺瑞出山。1924年11月15日,由张作霖、卢永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五人以联名推戴的方式,公举段祺瑞为中华民国总执政,执行政府职权。段祺瑞不仅为冯奉两系所推戴,而且还受到直系及西南军阀所拥护。四年前曾经受到国人唾骂的卖国贼,这时突然变为全国实力派所拥护的对象,这也属怪事一桩。不过,说怪也不怪,当几派军阀都暂时无法称霸时,请出一位政治傀儡来平衡各方的关系,恐怕也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

1924年11月22日段祺瑞入京,24日在陆军部宣誓就职,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段祺瑞在就职宣言中说道:“本执政誓当巩固共和,导扬民智,内谋更新,外崇国信”。这里所说的“外崇国信”,显然就是要承认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就是要维持它们在中国的既得权利和统治特权。段祺瑞从重新上台的第一天起,又成了各帝国主义侵华的共同工具。

临时政府成立后,公布了临时政府的组织条例,规定临时政府不设内阁总理,以执政兼理内阁,总揽军政事务,统率陆海军,对外代表中国,其身份、职权和总统相当。11月25日,任命唐绍仪、龚心湛、李思浩、吴光新、林建章、章士钊、王九龄、杨庶堪、叶恭绰为阁员,梁鸿志为秘书长。其中,梁鸿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