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地基承载力试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0:32:12
地基承载力荷载实验 弹性变形和塑行变形特点及不同之处

弹性变形:
可以恢复的变形。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施加一定的拉伸、压缩、弯曲或剪切载荷时,便会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参考书本<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不好意思啊

弹性变形:
可以恢复的变形。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施加一定的拉伸、压缩、弯曲或剪切载荷时,便会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载荷与变形(或应力应变)成正比、载荷卸除后不会有任何残余变形是弹性变形的最重要特点。金属材料在超过弹性变形范围之后将会出现屈服和塑性变形。工程构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是使构件中的应力和变形不得超出弹性范围,这样不但使构件不会发生断裂,而且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形。 ——摘自《安全工程大辞典》(1995年11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塑性变形:
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通过塑性变形不仅可以把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而且还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般使用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可认为是由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部分组成。
所有的固体金属都是晶体,原子在晶体所占的空间内有序排列。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金属中原子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金属物体具有自己的形状与尺寸。施加外力,会破坏原子间原来的平衡状态,造成原子排列畸变,引起金属形状与尺寸的变化。
假若除去外力,金属中原子立即恢复到原来稳定平衡的位置,,原子排列畸变消失和金属完全恢复了自己的原始形状和尺寸,则这样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增加外力,原子排畸变程度增加,移动距离有可能大于受力前的原子间距离,这时晶体中一部分原子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较大的错动。外力除去以后,原子间的距离虽然仍可恢复原状,但错动了的原子并不能再回到其原始位置,金属的形状和尺寸也都发生了永久改变。这种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可以参考一下<<土力学>>的教科书,说的很明白啊

学习教材中就有啊,比如大学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说明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