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问题。。懂金融经济的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8:32:13
面包市场(美国)所有销售依赖零售商渠道 5年内,贴牌市场由10%-20%,而品牌市场则萎缩90%-10%。 A公司收入由6亿减为5亿6千万。 A公司坚持走品牌路线(并与销售商保持良好的关系,五年内在品牌面包市场份额由60%-70%,贴牌面包市场份额0) B、C公司则品牌、贴牌同时走(贴牌意即只生产,面包贴零售商的牌子,即渠道的牌子) C公司在5年内2年半时间点之前垄断贴牌面包市场,品牌面包市场份额5年内变化由10%-7%。 B公司于5年内2年半的时间点进入贴牌面包市场,之后与C公司分羹(B 40%,C60%)其他条件为,a 经济五年内不景气,消费者忧心忡忡;b 零售商竞争激烈,受到食杂店的挑战。在成本方面,贴牌低于品牌(因为要维持品牌嘛)。
问题:1 A厂商受到贴牌的冲击和威胁是什么? 2 A厂商应坚持品牌路线还是进入贴牌市场?

首先是A问题:很明显的一点是成本优势还有根据“五年内的经济不景气”B,C公司的市场攻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即对之前印象不好的贴牌产品)、A公司自身的不确定性,因为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会使公司决策层的威信扫地从而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该公司的市场信心于是A公司也会因此而面临资金困境,在这里整一个面包市场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一样资金不会无缘无故消失,这样它的最终流向不是B就是C换句话就是B、C不但得了市场份额的“便宜”还卖了回引资的“乖”而A公司则赔了市场份额的“夫人”又折了资金这个“兵”。 其实B问题也是相对于A问题而言的,因为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没有任何“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绝对标准的。任何公司都必须根据市场趋势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对市场的认知过程后再商榷公司的发展方向。就像中国的宏观调控去年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变为过热、抑通涨即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并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但今年下半年乃至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相信这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从“防”到“促”从紧缩变为宽松以及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很显然中央做的这一系列都与世界经济形势紧密相连。所以对于A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根据A公司现阶段的市场表现及对市场的分析我认为A公司应该更多的去寻找一种介于贴牌与品牌之间的新的经营手段:因为A公司之前成功的品牌经营经验以及与销售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基础。我认为A公司应该继续做品牌但采取统一报价并把价格下压至贴牌产品的同等标价当然对于多出的成本我认为应与零售商平分即零售商承受其订购产品的50%(以实际情况为准)的多出成本并与其实行签售制如果两年(待定)依然打不开市场零售商可单方中断合作但如果成功收复市场并畅销零售商则要承受全部的成本压力即由之前的50%改为全部。其实对于美国这类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经济并不是希罕事因为它有一个所谓的经济周期性:衰退、复苏、过热、滞涨。根据A公司之前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不景气已经五年可知A公司可以最终摆脱困境当然B、C也不可能因此而退出市场。在这里有一个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故事:随着饮料在美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大行其道”特别是各种各样的饮料不断推出以及饮料品牌迅速发展的冲击“可口”与“百事”的竞争也不断升级从花样百出的促销到强大的广告攻击……最后呢?就是现在:两者不但稳坐美国市场还因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