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 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23:34:36
急啊,,,跪求,最后一头战象 读后感,越短越好,,不少于300字

今天,我读了语文书中的《最后一头战象》,深受感动。

西双版纳的象可以用来作战,在一次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有八十多头战象倒地。在埋葬大象时,发现一头象还活着,就运回寨子。多年后,象不行了,它披上象鞍,要去象冢了。作者悄悄跟在后面,万万没想到,它在曾经战斗过的江上吻了又吻,在那块大龟石上亲了又亲。它没到象冢去,它到埋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跟战友躺在了一起。

读过后,你不觉得很感人吗?不管别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打动得很深,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可能觉得,它当时跟同伴一起作战,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与此。然而,同伴牺牲了,它有幸获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它可能也觉得,要跟同伴做个伴,不让它们想念它。我们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力量?

象,它们的友情有这般力量;象,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长久。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
在抗日战争中,在西南地区,装备好大象,利用象去作战。文中谈到这些象很英勇,为我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作者缅怀这些战象。

我想这就是可怕的战争,在战争中没有规则,没有秩序,一切只为了胜与败。连野生动物都拉到战场,难怪有些国家还有童子军,为了胜利,人们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大象——本是野生动物,不需要为人的利益而作战,其实英勇也是被迫的,就像瞿秋白在忏悔中说道,自己本是个文人,却在无意中走上革命的道路,被时代牺牲为“革命者”。

大自然是大象最好的归宿,战场当然不是。作者不用借动物来育人,来呼唤、煽情——说动物也有高尚的情操,为了正义的事业而不惜牺牲,这都是意识形态在作怪。人迫使“人”或动物牺牲,却往往要给他们戴上高帽子,以此寄托自己的畸形的情操。

今天,我读了语文书中的《最后一头战象》,深受感动。

西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