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有哪些有才华、特长的“名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1:44:07
不好好回答不给积分

刘北茂 原名寿慈,1903年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刘半农、刘天华之胞弟。在其兄影响下,自幼酷爱诗词、音乐。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先后从事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诗学、作文指导等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和研究。为继承二哥刘天华"改进国乐"的遗志,刻苦钻研二胡、琵琶演奏技巧,从事民族乐曲的创作实践。1942年毅然放弃西北联合大学英语教席,转任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教授,全力投入音乐教学、创作和演奏工作。所作《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独奏曲在解放区广为流传,并成为二胡演奏和教学的常用曲目。1947年参与演出人民音乐家聂耳名曲《翠湖春晓》。解放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一生创作百余首二胡独奏曲。晚年,双腿瘫痪,病魔缠身,仍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尊敬,创作《哀思》和《流芳曲》。1981年9月24日去世。

刘天华 字寿椿,1895年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系刘半农之弟,刘北茂之兄。幼时酷爱音乐,好静听钟鼓、管弦之声,乐而忘返。民国元年(1912)随刘半农去上海,进开明剧社乐队工作,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学习,掌握多种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后又刻苦学习二胡、琵琶、古琴演奏技艺。为沟通中西乐理,丰富演奏艺术,发扬祖国民族音乐的特色,1928年创办国乐改进社,主编《音乐杂志》,以二胡为中心,开展演奏、创作、教学研究活动。改进民族器乐二胡、琵琶,使二胡、琵琶的教学规范化、教学化。1929年,为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记录唱腔曲谱,翻成五线谱,写出《梅兰芳歌曲谱》,开创京剧唱腔固定成谱的先河。刘天华演奏代表作有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1932年不幸染上猩红热,治疗无效,于6月8日去世。

刘半农 名复,原名寿彭。1891年5月27日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著名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6岁能为诗。1912年3月与弟刘天华同往上海谋生,进开明剧社任编辑,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兼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辑。1917年夏,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1920年3月,派赴欧洲深造。1925年获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