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1:08:52
1.赏析
2.相关名言(及意思)
3.解释

求求了,快
有悬赏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

  【翻译】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解读】

  本章谈“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在孔子文化中,“德”与“仁”通常是同义词,“为政以德”即“为政以仁”。德通常也称为“仁德”。“言”与“智”相通,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篇》)“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子张篇》)“智”“言”相通。实际上本章所谈的就是“仁”与“智”与“勇”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智,“仁”乃“全德”之谓也。“仁德”包涵勇德,智德,仁者高于智者,智者高于勇者,也就是说勇不如智,智不如仁。仁者比勇者又高出一等境界。《述而》有一段对话,表明孔子对颜渊和子路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对仁者与勇者之境界高低的不同评价:“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乎!’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里,孔子赞扬了颜渊的君子之仁,嘲笑了子路的匹夫之勇。所以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关于“言”“德”“仁”“勇”的关系。《论语集释》引李充说:“甘辞利口,似是而非者,佞巧之言也。敷陈成败,合连纵横者,说客之言也。凌夸之谈,多方论者,辨士之言也。德音高合,发为明训,声满天下,若出金石,有德之言也。故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也。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咬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