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美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47:27
我真的觉得每个人的审美观太不同了
有的人说我长的漂亮
有的人说我长得不好看

我都不晓得自己的长相了.....
难道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么...
请详细解说
谢谢了

你长得好不好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别想太多了,长相纯粹是遗传因素,没办法的事。每个人的审美当然不同,世界上还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呢=。=

当然,不单审美观各人不同。美也分两种,内在美和外在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每一个对外界有感知能力的人都会有的情感上的评判。是一个主体对客体主观评价,客体对主体反作用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一朵小花,我们会不自觉地产生看法,这花颜色好看不好看,花型特别不特别。这时我们是作为审美的主体,花就成为客体。
由于审美过程中,主体的主观反应是占主导地位的,那主体本身的情感、认知方法、知识背景、个人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对同一客体的评价。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人从红楼梦中研究出饮食,有人探讨出服装,有人沉浸于那缠绵哀怨的爱情,有人赞叹那凤姐的辛辣犀利的管理手段。。。在文学理论上来说,就是接受美学,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读者对作品的接受情况。
在别人对你的审美过程中,这跟别人看到一本书一朵花时候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不同的人会带着不同的情感、需要、背景来评价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评价中的差异,应该释然,泰然接受。
换一个角度来看,审美是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也是西方美学的一个理论。一个人看到你的美,那是因为那个人心中本身充满了美。就如一个早上你看到了一片枝头的新叶,你觉得很美,让你觉得很清新,那是因为你的心中常留着春天的美,才使你在寒冬中感受到生机的惊喜。
还有一个流传得比较广的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和佛印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两人也喜欢彼此嘲弄一番。有一天两个人坐着打禅。一会儿功夫,苏东坡睁开眼问佛印:“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像什么?”
佛印看了看,频频点头称赞:“嗯!你像一尊高贵的佛。”
苏东坡暗自窃喜。
佛印也反问道:“那你看我像什么呢?”
苏东坡故意气佛印:“我看你简直像一堆牛粪。”
佛印居然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反驳。
回到家中,苏东坡颇得意地告诉他的妹妹:“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