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我们学过的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01:29

前苏联作家肖霍洛夫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格利高里和阿克西尼娅同骑在一匹马上,他俩想趁着暗夜,骑马逃走,不料被红军发现,阿克西妮娅被子弹击中,失去生命。此时的葛利高里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格利高里抬头看到,“天空中挂着一个闪着黑色光芒的太阳”。太阳怎么会“闪着黑色光芒”呢?其实这是葛利高里内心的“黑色”把太阳的光芒“染黑”了。葛利高里在阿克西妮娅被子弹击中失去生命后,他内心失落到了极点,失去了希望,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清朝词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景物描写正是他内心真情实感的写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这一现象是非常多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因情生,情因景化,情景交融,这是中国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
什么是景语?什么是情语?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景语和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呢?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景语与情语的配合、交融更显得突出。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一个“情”字。因而作家、诗人的抒情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但其语言都浸透着浓裂的感情。
情景交融,这种抒情方式的特点是情从景生,景因情显,深婉绵邈,耐人寻味。以景写情的抒情特色,从我国文学创作之初就被诗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诗文中,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在以后的文学演进过程中,又经过人们不断地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了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抒情特色。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觉得就是借景抒情
给个例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 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