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并使用了“民工”这个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8:55:27
民工这个词是不是带有严重的鄙视色彩?

中国大陆的农民工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后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http://baike.baidu.com/view/43813.html?wtp=tt

民工定义的引申:

1.与“小姐”一词共同沦落的还有“民工”。作为称呼的“民工”一词,其定义应该是准确的。不是吗?农民做工人的活,所以称之为“民工”。可是,今天的“民工”竟然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穿的跟民工一样”、“民工档次”等语句成了一些城市人讥讽别人的口头禅。还有调侃的短信:“起的比公鸡都早,干的比毛驴都累,吃的比猪狗都差,拿的比民工都少。”可想而知,“民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形象之差丝毫不比“小姐”逊色。(雪儿,庐江碧波论坛 → 潜川之声 → 碧波聚焦 → “民工”和“小姐” )

2.白领"民工化"令中产郁闷:薪水高却感觉在底层:“在北京,我就是民工”,面对家乡亲友的艳羡,月薪六千的程序员小张委屈地说。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像小张这样被定义为“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却常常自称“民工”。IT产业一马当先,率先提出了“IT民工”的说法,“民航民工”、“画图民工”、“新闻民工”等说法接踵而来,而他们,实际上是笼罩着职业光环的航空员工、建筑师、新闻从业者。大城市白领民工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底层感”正在无可避免地侵蚀着新生的中产阶级。(互联网)

"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来的。
这个词本身应该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只看个人用什么眼光来看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