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鼎真的只活了10岁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9:36:22
我看到很多书上高鼎的简介都写了高鼎只活了10岁,是真的吗?

不对,因为高鼎的1851年到1861年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是:历史记载高鼎1851到1861存活,然后就没有记载了。

 高鼎是清朝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省杭州人氏。据现代学者考究,高鼎大致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时代,约咸丰年间。高鼎留下的人物事迹和史料并不多,所以现在研究高鼎其人,都是一些历史材料中的只字片语猜测而来。
  高鼎作为清朝的一位诗人,留存下来的笔墨,为《拙吾诗稿》,其中尤以《村居》一诗最为出名。后人提到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村居》。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内有农民起义军反抗清朝统治,外有西方侵略者发动战争,危害国家利益。那个时代,是近代历史或者说是中国封建历史最黑暗的时代。从没有哪个时代,中国受到多个国家的同时侵略、侵犯。从赔款割地到开放通商口岸,最后到出租领土,最后到直接割让地界。一项项屈辱的条款,压弯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开头就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形容那个时代,再合适不过了。
  受大环境的影响,那个时候的文学界,基本上都呈现出一种十分热血的氛围。诗词歌赋,多数表现的都是对祖国河山的忧虑,对外国侵略者的痛恨,亦或是对残破祖国和苦痛人民的心疼。然而高鼎身处在那个时代,写出来的诗却十分奇特,并不符合当时的时代。
  高鼎的诗,对于那个时候的大多数诗歌而言,无异于是小清新。就拿他最著名的那首村居来说吧!描写的是他在乡村居住的时候,看见的孩子们放学放风筝和春日风光。早春二月,小草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黄鹂鸟儿快乐的在天上歌唱。堤旁的柳树抽出了枝条,长长的垂在地上。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便连忙趁着东风吹起的时候放风筝玩儿。这么一副,淡雅悠闲的早春图,与当时中国受外国侵略,硝烟四起的景象是很不符合的。
  王维有一首《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首在今天非常著名的诗,号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以来,王维是这首诗的作者是经过主流声音认可的。但是后来又有人提出,《画》应当是清朝诗人高鼎的作品。因为翻遍了《全唐诗》,王维的所有诗词,都未曾找到这首诗。
  小编要说的是,不管是王维还是高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