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实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4:49:56
有吗?笨蛋们!

纯欠抽!

一直以来,曹操都是中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有说是奸雄的,有说是伟大政治家的,现代读书界,自郭沫落提出为他曹操他老人家翻案后,几十年后的今天,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他的《品三国》里公然地说出曹操是可爱的。总之“曹操热”在读书界是永远不会降温的,因为曹操真的是历史上最有魅力最复杂,最有争议的人物。
无论后人怎么质疑曹操的人品,但有一点大家是一致认可的,那就是曹操的诗才。古今伟大政治家中,能与曹操诗才相右者,唯有毛泽东也。曹操的诗歌豪迈,奔放,气壮山河,朗读他的作品,立时就能感受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曹操豪放的气质,加上战争硝烟的洗礼,使他的诗歌在豪放诗人里永远都是排第一位的。后世的辛稼轩,苏东坡,他们所谓的豪放都只能停留在书本中,他们的作品感受不到一个政治家的豪迈,闻不到战争的硝烟。更无法使读者回味领悟,想象到政治家坚定,敏锐的眼神!诗人+战争,才能筑就真正诗歌中的震撼性!战争能促进政治家内心对文字的创作欲望!不要说曹操这样具有先天气质的诗人,就是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老粗皇帝都能分别写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持钩,称我江山有几多。”这样气魄宏大的诗句。这就是战争对文学的贡献!文学中真正豪放性的表现,需要战争的硝烟!

“唯才是举”,是曹操公然说出对人才的要求。在封建时代,德,永远都是排第一位的。德,义也,忠也。守道也。但是曹操不是很在乎这些,他最需要的是人的内才。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对人才要求第一次质的飞跃。跳过了所谓的德,直接进入主题。曹操是爱才的,无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有才,我就赏识你,重用你。提拔于禁这样一个普通的士兵,使他日后成为自己主要的武将。想到如今用人单位的领导,在招录人才时,无论工种是什么,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他们不会考虑到,这样的用人政策,不知道会使多少真正有实干能力的人才与他们擦肩而过。而曹操重视人才对自己事业的实效性,有才必用。许悠这样公认人品差的人,要是在今日,很多重所谓德的领导,是不会用他的,但是想想看,要是没有许悠,官渡之战能如此顺利得拿下吗?才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有才就必须好好去珍惜利用,曹操就是这样的爱惜着人才。
“唯才是举”,不是说曹操就不在乎德,不喜欢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