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20:37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罗宗强、陈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谁有这本书的电子版?能给我可以下载的地址或者发我邮箱里吗?
成功则送50分!
我的邮箱是lizhining@yahoo.cn,最好能把电子版发给我
一定重谢!

文学史是文学发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发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审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基本的学理要求。所以,一部文学史也必然是一部文学发展史。由罗宗强、陈洪二先生主编的一部新作——《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下文简称《发展史》)。该书篇幅130万余言,分上、中、下三卷,2003年8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它的问世,标志中国文学史论著系列中又有一新的成员以其独特的形态登场了。
  罗、陈二先生主编本文学史以“发展”命名,并非措词的技巧而已,而是自觉地贯彻了上述的文学史观,是着眼于发展的观点审视文学流变历程的思想的体现。
  《发展史》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轨迹,即:(一)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主要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征。(二)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诗、词的兴盛并发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界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势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三)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重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说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罗列,而必然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发展的根本走向。
  文学史的发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问题如果采用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