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佛教徒进来看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40:46
一个小问题:“请问虚空中的花,可不可以用手拿?”
除了虚空花之外 手也是一个对境 一个独影境 一个带质境 同为阿赖耶识的作用 心体妙用 非一非异 即一即异 是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 譬如镜中相 随拈一法 都是全体之大用 非少分 一法具足无量义 圆裹十方三世一切相 互摄互入 本来具足 不灭不生 绝待圆融 假如以这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花也好 手也好 皆是如来藏妙觉明圆照法界 佛陀几千年前 拈花一笑 什么也不说 已经很圆满的超越有非有 空非空 取非取 舍非舍 一切相待 这是说理
说实际运用 不管诸位这辈子如何的生活状态 无论贫富贵贱 最后都是一日无常到 方知梦中人 这一生就如同虚空花一样 既然明白这个道理 学学世尊 拈着这朵花微笑一下 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欣然的随着阿弥陀佛 带着业 往生极乐世界 圆满超越 并不单单要等临终之时 当下念佛念觉 当下往生 当下超越

乱七八糟的, 佛教害死人!

“梦影雾花”顾名思义指的是梦中幻影,雾里花朵

和“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一样都是无法触碰到的东西

所以二句说此二者“尽是虚空”

但是即使是虚空却也能够迷惑人的神智

就好比明知水中圆月的倒影是虚有的假象一样却也还是姣好得让人忍不住要去捞取

三四句解释了人之所以会被这样的美好而又虚幻的事物所迷幻的原因

——是因为心念不够清明,杂念从生,才会追逐世间诸般尘念而不得自拔

白居易居士 念佛偈
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楞伽经》

也有一个小问题:
世间乃众生共业所显,为如来藏心体所造;是生灭法。为何说“世间离生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各位善知识

虚空本无 花亦无 手亦无
虚空现在 花也在 手也在

如何拿?道个花字已经拿
只是拿也不是拿——妄见生灭 空原无花

“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梦中之人是实是虚?

不抓住一个有,不抓住一个空。不空而自空,不定而自定,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是名净觉随顺,即是唯心净土,即是觉性。

认为是实的就迷恋其中,认为是虚的就去灭除,二者都是起心动念,都落入生灭法中了,依幻修幻,如何能成正果,不生不灭的才是佛道。不要跟着境相去转,任其来去,管它虚实,而觉性不动才是。

有实就有虚,有生就有灭,有来就有去、有善就有恶……如果你抓住这些东西,就会生起对待之心,就为这些现象所转,陷入轮转生死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