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三国演义战役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23:54
重点是战役 别离题了
另要符合论文格式

善写战争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杰出成就。全书120回,共写了四十多次战争。作者善于从战略眼光认识各个战役的意义,写出战争矛盾的特殊性和战略战术的多样性。作者笔下的战争,规模有大有小,类型有以弱胜强,以强胜弱,以少胜多,以多胜少,持久,速决等多种。战术上有火攻,水淹,强攻,智取等多样,特色鲜明,各不雷同。作者还善于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写各具特色的战争,但无一不有声有色,惊心动魄。作者写战争的另一特点是能分清主次,把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作为重点来描写,这就是决定曹操统一北方的袁、曹官渡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之势的赤壁大战,蜀、吴的彝陵之战宣告了两国同盟的破产,成为蜀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三次大的战争中,以赤壁之战写得最为精彩,现以此为例作如下分析:

  作者用了八回篇幅(42回一50回)写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从战争的起因、决策和备战写起,这场战争是由曹操兴师南侵引起的。曹操在统一北方、占据荆州,兵力大增之后,调集八十三万大军顺江南下,追击刘备,进逼孙权。孙、刘兵力不足,均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诸葛亮和鲁肃主张孙、刘联合,共同抗曹,但曹操联孙灭刘的战略步骤使东吴“文臣主和,武将主战”,纷争不已,孙权则举旗不定,而东吴的动向关系重大。于是诸葛亮过江,力促主战。作者让在博望坡初试锋芒的诸葛亮在建立抗曹联盟中大显身手,他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军事联盟的建立。尔后,又和周瑜一起确立了先决水战进行火攻的作战方针。在备战阶段,作战双方隔江斗智,周瑜、诸葛亮紧张决策:利用蒋于巧用反间计,除掉了曹军的水军都督;盖苦肉计诈降,使曹操深信不疑;庞统巧授连环计,曹操欣然采纳,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然后,周瑜调拨十二路军马,诸葛亮安排三层埋伏,抗曹联军作好了鏖战的一切准备。

  决战之日,东风已起。黄盖下书曹操,约定二更押运粮船去降。周瑜斩曹操派来假降的蔡和,血祭战旗,大战的帷幕在赤壁拉开了。孙、刘一边,成竹在胸,按周密的总攻部署行事。老将黄盖首上战场,他独披掩心,手提利刃,率领二十只火船,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而曹操却做着美梦,在中军遥望隔江,得意地说,“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众将领也出营观望。当谋土程昱发现黄盖船轻如飞,判断“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时,但为时已晚,黄盖船距曹寨只隔二里水面,老将用刀一招,船齐放火。东风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