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和篆刻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39:07

书法: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代表作:
  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篆刻:

  巴慰祖
  〔清〕(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歙(今安徽歙县)人。官候补中书。少读书,无所不好,亦无所不能。弆藏法书、名画、钟鼎、尊彝甚伙。时伪作古器,脱手如数百年物,虽精鉴者莫能辨。尝制铜都承盘,字体抚散氏盘酷似。所画山水、花鸟皆工,然不耐皴染,成幅者绝少。人得其残稿,独珍重爱惜之。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作疏林茅屋图,载艺林旬刊。刻印宗穆倩(程邃),务穷其学。帝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有建宁、延熹遗意。卒于扬州,年五十。《广印人传、画友录、中国艺术家徵略、歙县志、述学》

  △钱松,〔清〕(一八○七至一八六○)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郭一作郊)外史,钱塘(今杭州)人。与胡震同时。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尝手摹江氏汉铜印丛,赵之琛欢为丁、黄后一人。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卒年五十四。《谭献传略、海上墨林、清画家诗史》
  △钱松 (1818-1860)
  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未道士、西郭外史、云居山人,室名未虚室。
  浙江杭州人。与富阳胡鼻山人胡震交易最深,同时往返沪杭之间,与上海诸名家游。
  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浑朴,气势非凡,虽列“西泠八家”殿军,实乃溯汉追秦,推陈出新之巨擘。
  赵之琛深叹其能:“此丁、黄后一人,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