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东西方文化、年号、隶书、避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0:08:01
每个解释字数不用很多,精炼准确,有一个是一个,谢谢~~

东西方文化: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历史、习惯等
年号:指根据统治者命名的记年方式
隶书:应该是一种字体
避讳:说话时尽量避免的词语、方式、话题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所谓避讳,就是指人们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不能乱用乱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时,必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 一种避讳,即人物姓名的避讳。这里的所谓"避",是指躲开,回避。所谓"讳",是指忌讳。具体地说,是指帝王、"圣人"、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所尊者的名字。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指的是修辞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来表述。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数十种同义的词语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如古代用"亡"、"尽"、"殁"、"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