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近代的上海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中国最繁华城市的深层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20:14
注意我问的是“近代”,不是近期。近代指1840年到1949

因为在90年代初期,台上的领导人认为除了南方四个经济特区外,东部沿海城市也应该有一个经济特区,综合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背景,这个地方就是上海。

所以,中央加大了对上海的财政投资,并且给了上海很多优惠政策,这些便利条件为上海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投资,并且后来建立了股票交易市场等。

所以, 深层原因就是大量的外部投资。

你放心,这些钱投给南京的话,应该不会比今天的上海差多少。

.......

好吧。。。如果是近代的话,那么道理其实还是很简单,最主要还是外部的投资。
一方面来说,当时的北京还是皇城,是最封建保守的地方,所以不可能发展成上海那样的大都市模式。
那么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当时中国最繁荣的城市,理由如下:
鸦片战争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后来,又陆续有了其它列强的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这一点,和现在的吸引外资是一个道理,外国人打开中国的国门,和后来日本侵华战争不一样,他们是为了打开一个市场,给他们的贸易带来利益。所以,上海得到了这个契机,作为贸易中转站,不但有大量的进出口税额,还有很多外国的投资商在上海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正是如此,开埠后的近代上海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当然这些利益都不归大清国所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租界和洋人在华的贸易带动了上海的建设和发展。而在民国时期到后来的抗日战争,由于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政府的大力资助(量中华之物力,结上海之繁荣),地理环境的优越(上接京津,下连港澳),自身相对较好的工商业基础(毕竟在民国时期被称作东洋魔都),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能迅速发展的话,那就太窝囊了吧!
个人认为,其实政府投资在上海的那些钱用到其他沿海地方,效果也应该不比上海差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