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的听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53:28
100字就行!快!有加分!!!!!!!!
我说的不是课文!是音乐(月光曲)

今天,我们全体语文老师观看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月光曲》。听后感处颇深,蒋老师从最基础的字词听写开始,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抓住“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这句话,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课文中兄妹对话这部分文字内容并不难理解,但是却需要学生去认真的体会穷兄妹的内心,揣摩他们的语气,同时需要从“贝多芬”的角度去听兄妹的对话,去揣摩贝多芬听了他们对话的心情。学生朗读后,思考“贝多芬听出了什么”是学生主体进入文本角色来思考问题,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将自己融入到文本的情景之中。

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我想我应该脚踏实地。

  在2007年2月初,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远程研修课程学习,聆听到当今中国教育专家的讲座。经过两天的学习,我深深感受他们所讲到的许多问题,确实是我们一线老师平日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点、疑难点,专家们的讲谈,犹如春天到来的声音,融化了长期以来困结在心中的疑问寒冰。

  在观看蒋老师执教的《月光曲》后,几位专家进行座谈。其间谈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写”的环节设计问题。“课堂小练笔”这种形式,就其设计本意而言,一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又可进行思想情感的升华提炼,还是对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因此,它几乎成了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尤其是公开课的保留节目。但是专家也谈到,这些小练笔大多都安排在快结课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学生多是写几句套话,看实在抒发一种情感,而实际上有很多都只喊些空口号,很肤浅,如“你真了不起!”“你真伟大!”等等,既看不到学生认识上的提高,也看不出学生语言上的发展,仅是流于形式。而蒋老师在执教《月光曲》一课中设计巧妙,指导到位,在写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在写的过程中有一种人文精神的提升,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由此我想到今后在自己授课中要进行“课堂小练笔”,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要有充分的读、充分的悟作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课文的学习如果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不能联系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那么,学生怎么又话可写呢?

  2、“写”要有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氛围作保证。写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如果时间紧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