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军人叫苏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27:18
好象是沈阳军区的,求他的事迹

苏宁(1953-1991),山西省孝义县人。1969年2月入伍。苏宁是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位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的先进典型。1991年4月21日,为抢救投掷手榴弹失手的战友而光荣牺牲。
  他的生命在手榴弹嗤嗤冒烟直至爆炸的3.7秒被燃烧得通红。苏宁,年仅37岁的炮兵团参谋长,为抢救战友舍生忘死,光荣牺牲。他以纯粹的军人姿势,倒在和平时期砺兵的堑壕旁。
  通常,人们认识苏宁,都会从这个辉煌的壮举开始。一生未经历战争却一生为未来战争准备不已的苏宁,迅速在亿万人心中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缘于他以睿智与谋略,树立了一个当代军人应有的风范!
  鲜活的历史细节是英雄灵魂和思想轨迹最深刻的体现。苏宁弥留之际的8天8夜惊心而动魄——医生屏住呼吸,用剪刀小心翼翼一层层剪开沾满鲜血的内衣:一套破旧的69式绒衣、绒裤,袖口、领子都已磨破;军用尼龙袜、战士穿的绿粗布短裤,颜色正由绿变黄。由此,有人读出朴素,有人看到精武。
  床榻上,二尺见方的白布折叠的小包,叠放着他随时换穿的军装。中国士兵入伍初始枕过的包袱皮,苏宁枕了整整22年。由此,有人想到兵之本色,有人悟出军人的“枕戈待旦”。
  苏宁的简朴,源于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始终过着淡泊、廉俭的生活,目光却时刻紧盯着世界军事科学发展的前沿。9平方米的背阴斗室,被挑灯夜读的烛光映照得一如进攻前的堡垒。一摞摞书籍、手稿和布满演算公式的草纸,凝聚成70篇卓尔不凡的军事论文,精绘出一幅二十一世纪的战场图……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精神本质,响亮地回答了“和平年代,怎样当一名合格军人”的历史命题。
  “三百六十行,惟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服务的。”苏宁人生的最后剪影,就这样雕塑般定格在军人的精神高地上,拥有此等境界的军人,才能真正担当起打赢未来战争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