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问题 关于荃固酮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22:29
详细一点谢谢

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通过核膜,与核中的DNA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调节特异性mRNA转录,最后合成多种的醛固酮诱导蛋白(aldosterone-induced protein)。醛固酮诱导蛋白可能是:①管腔膜的Na+通道蛋白,从而增加管腔的Na+通道数量;②线粒体中合成的ATP的酶,增加ATP的生成,为上皮细胞活动(Na+泵)提供更多的能量;③基侧膜的Na+泵,增加Na+泵的活性,促进细胞内的Na+泵回血液和K+进入细胞,提高细胞内的K+浓度,有利于K+分泌(图8-21);由于Na+重吸收增加,造成了小管腔内的负电位,有利于K+的分泌和CI-的重吸收。结果,在醛固酮的作用下,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增强的同时,CI-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K+的分泌量增加。

一、病理生理学的定义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1.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3.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三、病理生理学内容:

①疾病概论;

②基本病理过程

③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四、病理生理学内容学科性质

边缘学科、

整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桥梁学科,

实验性学科(临床实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

五、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临床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离体器官实验

体外细胞、亚细胞器研究

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和对钾的分泌(即保钠排钾)。其调节机制是血钠含量低或血钾含量高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分泌增多;当血钠含量高或血钾含量低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