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赏识,教育的启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37:15
详细些,八百字左右,一论述题,感谢有知识的大哥大姐!

赏识教育的启示
十一长假,我无意打开电视央视4套的“今日关注”栏目探讨了这个话题,题目为“孩子,过节你快乐吗?”特邀的嘉宾是两位常年和孩子打交道的专家:“知心姐姐”卢勤教授与“少儿频道”的“月亮姐姐”。卢勤教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很有启示。 故事一:在美国,一个中国留学生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投十个球进了九个,在旁边观看的留学生母亲却批评孩子投得不好,这位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十投十中。同样的是在旁边有一个美国学生也在投篮,十个球只进了一个,而他的母亲却为孩子的这一个进球鼓掌叫好。 故事二:有这样一个孩子,她的家长给他报了五个兴趣班,而她最喜欢的是电子琴,最不喜欢的是数学。为什么呢?原来她的家长不会弹电子琴,当她轻盈的手指尖流淌出美妙的乐曲的时候,家长便大加赞赏,她也就非常高兴,学习电子琴的兴趣自然很浓。而她的妈妈是数学老师,经常给她出一些难题,做不出来便大加斥责,数学不能给她带来快乐,自然最不喜欢。 故事三:这样的一个家庭,很几乎所有家庭一样,平时在生活上非常溺爱孩子,但对孩子的学习赋予重望,总觉孩子不争气,便经常吵骂孩子,致使孩子与其父母的关系闹得非常僵,孩子几乎想到以自杀的方式来逃离这个家庭。偶然的一个机会,孩子碰到了卢勤教授,卢勤教授传给他了一剂良方。让他给他妈妈捎去一张有关教育的光碟,给他爸爸捎去一瓶酒。她的妈妈看了光碟后,后悔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给孩子造成了伤害。而他的爸爸看到这瓶酒的时候,激动得哭了,想不到孩子这样的懂事,为自己曾经的过激行为而懊悔。一家人从此和和睦睦。 正如卢勤教授所说,这些小故事折射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不懂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