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懂宋史的高人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25:36
看了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有个疑问,书中对当时两宋的诸多名人都有记载如苏轼,蔡京,秦桧等,但为什么没有关于岳飞的记载呢,以岳飞的官职直捣黄龙的事迹洪迈不可能不知道啊??难道我买的是盗版书有删节?或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看不起武官?再或是岳飞的事迹和包公一样有后代人虚构成分?请详细明示谢谢!

也许当时禁谈岳飞

你说这个我没看过,但<宋史>里是有岳飞列传的,岳飞流传的事迹中当然有虚构的成分,但一些大事都是真实的.
你提到的几个人都是文职

岳飞的事迹在宋史里都有记载,只是洪迈写书的年代正是秦桧当权的时代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岳飞被害死可以说是当时朝政议论一大忌讳,涉及皇上和当时权臣。洪其人风骨并不太佳,怎会自触霉口,当然也不会写了。就像现代历史书对文革及八十年代的很多事都隐晦不写一样。而且宋朝普遍存在的文人士大夫看不起武官的现象,有宋一代武人很多,但都被文士所鄙视,一代军神狄青也是如此。综上应该可以解释无岳飞记载的原因了

岳飞的事迹和包公一样有后代人虚构成分
另外,岳飞是一个不守军纪的人

岳飞的事迹和包公一样有后代人虚构成分
另外,岳飞是一个不守军纪的人
回答者: wuanbang - 助理 二级

你可有资格这样说?

秦桧:(1090~1155) 中国南宋权奸,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宗室为帝,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放回南宋。秦桧得宋高宗信任,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军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秦桧再次任相18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岳飞:南宋时期, 岳飞出世于汤阴县, 由岳母悉心教导成人, 并得周侗传授一身好武艺. 适逢国家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