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3:14:17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前后句并不矛盾。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该诗是一首题壁诗,描述了作者大清早走进古老寺院的所见所闻: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诗尾联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看似前后句矛盾,实际上是以声衬静,即通过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万籁是指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而钟磬音指的是寺庙人制造出的钟声,二者并不重叠。

万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
钟磬指的是寺庙的声音
不矛盾
同时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方法

不矛盾,以动称静的手法,更能体现四周的静寂

反衬的修辞手法,能更出突出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