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地区发展绿农业,最先考虑什么因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1:42:47

一、干旱的特点与类型
干旱是指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较长时段内因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值特别偏少,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的特点是空气干燥、高温和太阳辐射强,有时伴有干风。在这种环境下植物蒸腾消耗的水分增加。即使土壤并不干旱,但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补偿蒸腾的支出,使得植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受害;土壤干旱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少,水势低,作物根系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去补偿消耗,致使植物体内水分状况不良而受害;生理干旱是由于土壤环境条件不良,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造成植株体内缺水而受害。
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其发生季节、时间长短以及作物所处的生育期有关。2月~4月是早稻播种、插秧以及旱地作物种植的繁忙季节。春旱往往造成早稻缺水耕田,不能适时播种、插秧,使春种作物缺苗断垄,影响春收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延迟果树的发芽时间和降低发育势等。夏旱影响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影响早稻和春玉米正常灌浆及晚稻的移栽成活。秋旱会影响晚稻和其他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冬旱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干旱轻者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者导致作物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失收。我省旱灾主要发生在8月~10月。
三、干旱灾害的防御对策
1.兴修水利,进行综合治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2.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旱涝灾害,要造林种草、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抗旱栽培。根据干旱灾害的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实行作物合理布局;选种抗旱作物和耐旱品种;调整作物播期,趋利避害,躲过干旱威胁;在干旱发生时选用相应的抗旱栽培措施。
4.节水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
①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耗水规律和本地的降水、蒸发等气候特点,以及土壤水分状况,制定一套合理的灌溉制度,做到既满足作物需水,又不浪费水资源。
②采用先进的喷灌、滴灌、地下水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5.耕作保墒。根据土壤水分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采取各种农田耕作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主要措施有:深耕保水,中耕保水以及变浅耕为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