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拜请各路高手帮忙,小弟有礼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20:12:05
下星期要演讲:点评王蒙的《动人的石头故事》。请大家帮我写篇演讲稿,速度啊,好的话另有加分,在此谢谢!!!(注:我是高一学生,演讲不需太深奥)
是读后感,不是文章!!!各位大哥,速度啊,不要在一旁说风凉话了!!!

动人的石头故事国学论坛"A&^)D6[)P;m

*~%@/L/i;^ 最动人的还是石头的故事,窃以为《石头记》的名称比《红楼梦》好,《红楼梦》这个题名起得多少费了点劲,不像《石头记》那样自然朴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至于《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云云,就透出俗气来了。
-J&s8O-{!E!~
'T2X B)s9]6\2d 太虚幻境的故事,一僧一道的故事,秦可卿死前向王熙凤托梦的故事等等,俱无甚奇处。太虚幻境的价值在于它帅情所生之境,不像玉皇大帝、阴曹地府是人间政治统治之延伸,又不像西天、极乐世界是宗教幻想的“无差别境界”。但即使如此,与石头的故事相比,也是太差太差矣!7s,N,g+V,?"G
"p%f#{6Q4k&t#U/T,}
本是补天之石,其使命感、其先天的选择的可能性亦大矣,却落了个“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的下场!呜呼,怀才不遇,失意文人,用现代话叫充满了“失落感”,真是中国千古文人的悲剧!虽说是“自怨自愧”,实际并不服输,因为来历来凡(是女娲氏炼出来的),抱负不凡(意在补天从政),“身手不凡”(叫作“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这里的“锻炼”二字,令人抚今思昔,一唱三叹!)。又失落又自负,又是“灵物”又“没有实在的好处”,这真是中国千古文人的悲剧心态! D%|1[6C6f L-`&h

9C$M'[-Y'T 石头是物,是自然,叫作“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浑浑噩噩,不由自主,落寞孤独而又平静安宁,悠长永远。偏偏这样一个无生命的石头通了灵性,被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去走一遭”。这样,石头就成了人,就有了感觉,有了情义,有了灵魂。享受了人间的诸种美妙,也吃尽了人间的种种痛苦。人来自物,倒有点唯物论的味道。人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与原始的荒漠的孤独不一样,不是因荒漠而孤独,而是因脱离了荒漠,要求着不荒漠---如繁荣、文明、友谊---而孤独。不但孤独,而且脆弱,最终还要变成石头,还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是一个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