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长处与短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52:25
建构主义与理性主义相比的长处与短处

1)建构主义把文化、观念、规范等因素引进国际关系,有利于国际关系伦理化的进
程。温特认为对互动的关注是出于与实际和伦理相关的问题,在进程中国家相对他者界定自
我身份,赋予他者相应的对立身份,并根据这样定位的结果进行互动。这就需要国家在互动
过程中,要根据自我与他者的身份、要根据自我在国际体系中的身份确定国家利益,并根据
国家利益采取对外行动。另外,由于建构主义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不只是物质结构,更主要
的是观念结构,国家利益的确定要受国际规范的制约,并且把对规范的遵守作为实现自我利
益的需要。这样在政治理想主义失势于国际政治、国际规范一度淡出国际关系以后,建构主
义使国际规范重新回到国际政治舞台上。与理想主义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把国家利益挤出这
个舞台而取而代之,而是把国际规范嵌入到国家利益之中,对规范的遵守本身就是利益的需
求,国家利益正是国际规范建构的。这样也推动了国际关系伦理化的进程。

(2)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特殊的意义。目
前国际社会的大多数规范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是由它们制定、解释并积极向广大发展
中国家扩张。温特虽然从理论上论证了国际体系结构(规范)是国家间互动造就的观点,但
是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些国际规范,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了规范的建构过程。这些规范在向
发展中国家扩张、建构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就面临着一个拒绝还是接受、
是部分还是全部接受的问题。从国际关系伦理和国家利益确定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都不能
回避、拒绝;但是如果我们全部接受西方规范,完全根据西方规范来塑造我们的利益,那么
也可能会对我们现实国家利益造成损失。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需要结合自己国情,学习、
选择适当规范以确定自己的国家利益。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建构主义强调国家的能动性
可以创造国际体系结构,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新的国际
规范建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