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玄奘取经的一个故事??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8:22:17
谁有玄奘取经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急!!
要真实

孙悟空三打 白骨精

回去看看西游记

真实的故事?

玄奘(600~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褘。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
师之生年,一说为隋代开皇二十年(600)。其兄先出家於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师自幼从兄诵习经典,亦娴儒道百家典籍。大业八年(612),洛阳度僧时,大卿理郑善果,见师年纪虽小,然对答出众,贤其器宇,破格以沙弥身分录入僧籍。师乃与兄共居净土寺,就慧景听涅盘经,从严法师受大乘论。至隋唐之际,天下大乱,师偕兄遍历陇、蜀、荆、赵诸地,参谒宿老,足迹及於半个中国。尝就道基、宝迁二师学摄论、毘昙,从震法师听发智论。於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学律部。后复从道深受成实论,就道岳学俱舍论,听法常、僧辩讲摄大乘论。因慨叹众师所论不一,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可适从,乃誓游天竺,以问惑辨疑。
於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又学显扬、婆沙、俱舍、顺正理、对法、因明、声明、集量、中、百等论,钻研诸部,凡经五年。其后,徧游五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寻求梵本。游学十二年,还那烂陀寺,依戒贤之命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时有师子光讲中、百二论,驳师之说,师乃会和中观、瑜伽二宗作「会宗论」三千颂破斥之;后又制「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破斥乌荼国小乘论师之「破大乘论」,因而名震五天竺。戒日王等闻名,竞相礼谒。
时,师四十一岁,意欲东返。戒日王於曲女城为师作大法会,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馀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师受请为论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之於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无人发论难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国王并於会后归依为弟子。会毕,师决意辞归,戒日王坚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国王於首都?罗那迦城,开七十五日之无遮(布施)大会,为师隆重饯行。贞观十七年,师正式辞王东归。经由今之新疆省南路、于阗、楼兰而回国,往返共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