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佛教中批评他人为造业的疑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8:51:27
现在在网上经常看一些佛教故事和知识,其中有一点很不明白,就是佛教中关于批评别人为造业的说法,以下是我看到的一段话,摘录下来,以便让大家明白我的困惑:
菩萨戒的修学法,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曾经告诉我,他教我学,“做到一条,你是真正受了,不必讲形式,用不着在戒坛去受这个仪式,那个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你真的做到了。”所以菩萨戒本,没有受菩萨戒的人都可以看。只有出家人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这个戒本在家人不看,这是佛不许的。佛为什么不许在家人看这些戒本?出家人受的戒也未必能做到,破戒、犯戒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不懂,你对这些出家人还满尊敬,还有个恭敬心,恭敬心你是修福,你是在积善修福。如果你看了这些戒本,不知不觉之间你瞧不起这些出家人,你会批评这些出家人,你就造业了。

我很想知道,如果一个人明明做的不对,旁人又不给他加以批评指正,那怎么叫有慈悲心帮他完善自身呢?而我平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爱管闲事,也愿意别人管我的闲事,因为我自觉自己不是个懂道理的人,所以特别爱听人家给我讲解各种事情中包含的原委,可是关于以上的观点,我又困惑了,我想请有缘的师傅帮我解答一下,以后我该怎么做呢?谢谢
另外一个,比如,对于我们知道的事,比如两个人之间有误会,自己在一旁明明看到了,比方A帮B完成了一项工作但是却没有取得效果,但B却偏偏怪他没有帮他完成,并大吵大闹一番.请问这种情况,做为当事人的我应该怎么做?说A帮了,怕B会说就你张嘴知道事实用得着你;不说怕A回头怪罪,明明看见了你还不替我说话!
两难!

有一个问题,你以什么来界定对错呢
如果某件事从人家的角度看并没有不对,而从你的角度看是不对的,你就冒冒然去批评指责,你确实想以你的慈悲度化对方,但对对方而言,你这只是攻击而不是慈悲的帮助。

人们经常会因为某些事情有争执有辩论,但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他们都是对的

所以在自己没有站在对方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没有看清事物全貌的情况下就妄加批评,那确实在造业

但如果你从自己和对方两种不同立场同时分析事物的利弊,最后却是证明从对方的立场有利的形势,那么你的慈悲才会被人接受

所以没有必要去指责对方哪里是错的,只需要从对方的立场证明怎样会更正确
那么错的也就不攻自破了

正像你说的,一切要以恭敬心对待

你所说的第一个问题主要在于因果。你的问题主要针对在家和出家,那么我们讨论的范围就在于此。

世间之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明明做的不对,旁人又不给他加以批评指正,那怎么叫有慈悲心帮他完善自身呢?

但是从佛教的修行角度来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主要要修行自己,而不是他人。
出家人有自己的组织和领导,即使出现问题也应该是寺院内部的事情,如果在家人干涉寺院僧人的言行,这好比世间电大或者夜大的学生指导正规大学生,想一想即知情况如何。
这个问题点到为止。

尽力化解。不一定要当时就说,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智慧的调解是上策。

佛教的观点是讲心悟的,都是由心识活动,不存在明明怎样。佛家最平常的第一戒口,批评他人也是犯戒,尽管出于自己的向"善"心,也掩盖不了罪业。不过你要是认为犯这个戒值得,也没什么,佛尚有业报,可见凡人不能全免,重在取舍,所以只要有任何活动若自以为不造业,就会不知反省,自己离堕落也就不远了。所以爱管闲事的人分为菩萨和浑人二种。
事实上要管事就必须找一个立场,(尽管不有佛之智慧解决AB的矛盾)至少有三种选择,或在A边、或在B边、或两边都不倒,自知没有之明,自在第三边:不想管那闲事。总之,没有通天法眼,不存在明明怎样。以上说的是一般分析,B是可能知道实情的,如果你知道没人会告诉B实情而使AB产生误解的时候,你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