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中所说的春秋战国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02:47
简明扼要,快速回答!
能不能简单一点

地方政府不服中央管教,各个诸侯国互相兼并,战乱不休。
淫乱丑闻不断。

1、“春秋战国乱悠悠”中所说的春秋战国之乱 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朝末年,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各地诸候王纷纷割剧,虽名义上承认周王朝,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为谋求各自的利益而征战不休.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到了春秋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众多诸侯国慢慢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说,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例子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于是出现了七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赵魏韩是从春秋时期的晋分出来的)。当然,这个时候天子还在,其他小诸侯国也还在,只是这七个诸侯国比较强大。随着大浪淘沙,历史沉浮,秦国先后灭了韩魏赵,燕齐楚,也灭了天子,从而统一了全国。
在这个时期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所以称为“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关于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史学家有不同的争议。《史记》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战国的名称来自于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

春秋时期诸候国的势力已经不受到周天子的控制,而处于相互不断的战争中。在春秋时期的259年中,其中和平时间是38年;战国时期242年间,和平时间是89年。这种几乎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最多时172个国家,减少到战国时代的23个。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密集程度是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