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人物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1:43:06
越多越好!~

第一部分(第1、2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正因为他“下士”,所以“士”才“争往归之”;因为他手中的人才多,智谋广,所以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第二部分(第3、4段),具体写信陵君亲迎侯生和数请朱亥,表现他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详写信陵君与侯嬴的交往过程,略写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关于侯嬴,作者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侯嬴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表现了侯嬴“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第二件事是写信陵君大摆酒宴,亲自驱车去请侯嬴,而侯嬴却故意过访朱亥,“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则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最后引他“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这一系列行动,没有丝毫勉强,没有丝毫伪装。正是由于一片真诚,终于感动了侯生,乐意为他的“上客”,并且说出他的心曲:“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这段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侯嬴的智慧与忠诚。侯嬴不惜损伤自身的名誉而成就信陵君的名声,用心良苦又富于情趣,终于同信陵君肝胆相照,其情感人。
关于朱亥,作者作了两次描写,一是侯嬴过访时,同他站在市中久久谈话;二是侯嬴介绍朱亥的贤能,信陵君“数请之”,而朱亥“不复谢”,写出他的骨气,他的坚贞,同后文相照应,表现他不以“小礼”回报恩义,而终能舍身相报的义勇精神。作者对于朱亥也是热情歌颂的。“公子怪之”一句,写出信陵君对朱亥的做法颇不理解,这里既表现出两人由于地位不同而形成隔阂,同时又以信陵君这样一位“仁而下士”的人来衬托朱亥的高尚品格。
第三部分(第5段至篇末),叙述侯嬴献计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课文的前两部分是这部分的铺垫。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这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获取的成果;前两部分侧重写侯嬴的忠诚,这部分侧重写侯嬴的智慧;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这部分写朱亥的义勇。侯嬴和朱亥在信陵君的事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信陵君的“下士”是为国家长远打算的,而他所得到的“士”也能不负国家长远打算的。由此可以得出信陵君“下士”的规律:下士(为国求贤)得士士为国用。课文的前两部分和这第三部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紧密衔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