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价值与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6:10:34
是要写一篇这个题目的论文。大家帮帮忙,谢了。大概要三千字。

起源```` 基础``

西周金文的应用传播
金文源于殷商,盛行于西周,历史悠久且变化巨大大。殷商的金文最初是从象形文字蜕变而来,故带有强烈的象形性质,有些近乎图画,如“人”、“马”、“鹿”等字,同甲骨文形体接近。商初铭文简短,商末有了较长的纪年铭文。
西周的青铜器,一开始便有了长篇铭文出现,其风格如前所述,丰富多彩。其初期和末期差别较大:初期一般笔画中间粗重、两头较尖,间或有明显的捺刀形;后期笔画粗细趋于均匀,且两头浑圆。
西周在意识形态上把神人格化,重视礼乐制度“尊礼尚施,事鬼神敬而远之”(《礼记·表记》所以甲骨文退出历史舞台后,钟鼎文就成了主角。申于西周的青铜器多用于较为隆重的场合,其造型讲究典雅古朴,而其上的铭文亦需和这种器物的格调相适应,所以,金文的书写形式比此前的甲骨文更完美、更考究,更具变化发展的魅力,更具书法艺术特色,更具传播性的影响力。如形体浩大的《虢季子白盘》,就是西周晚期宣王时的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著名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在《商和西周金文》中对《虢季子白盘》是这样考证的:“字迹出于大篆而与大篆不完全相同,实为秦石鼓文的滥觞……虢盘铭体势,应该就是籀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周王室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力,青铜器的制造冲破了王室界限,很快在各诸侯国发展起来,从此,中国社会在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战乱中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大篆文字也有了变异,各国文字不统一,出现了地方特色;在书风上,笔画由厚重向纤细转变,结体向纵长发展。
首先,我们简要分析一下西周金文和秦国文字以及“六国异文”的关系。
西土秦国继承了西周文化传统,继续向前发展。如秦公钟、秦公簋和著名的石鼓(又称“猎碣”),铭文既与西周大篆一脉相承,又有明显差异,有的古文字学家认为秦系文字就是籀文。我们知道;秦国之外的其他六国文字,变化都较奇异,结体修长,用笔纤细。齐、楚文字有纤细之风,但齐国严整刚正,北方诸国近齐,楚国则变动流利,南方诸国近楚。
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说:“自殷至西周早期铜器上所见方笔用折之文字,相当于古文,可举《大盂鼎》为例,甲骨刻辞亦属此类。自西周中叶以下至东周早期铜器上所见圆笔转之文字,相当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