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知道的告诉本人古代年月日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1:44:04
本人出生于农历1989年9月13日零晨12点30~45分!
用古语表达应该是?

己巳年 甲戌月 乙巳日 子时七刻
或称:
己巳年 九月十三日 子时七刻

以下将作解释:
天干,也叫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又称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中国古代以日晷记时,那时候的时是大时,即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现在的小时是西方机械钟传入后才有的概念。
中国古代分别将天干和地支相配,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纪时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00-1:00,丑时为1:00-3:00,等等。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然后地支和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一九八九年正是己巳年(可查万年历知道,至于使用这种纪年法的第一年则不清楚,据考证好像是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如果这个起始年份变一变,那么我们大家的生肖可都不是这个啦~,至于干支纪日法则在商朝已有,具体何时不清楚。)。

古代除了日晷记时外,还有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个时辰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故凌晨十二点 三十多分至四十五分是七刻。

已巳年 甲戌月 乙巳日 子时

公历:1989年9月13日0时
八字:己巳年 癸酉月 丙子日 戊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