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名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06:24
我想问问有很多大名都想上洛,目的是什么,今川还有武田都没成功,有什么好处,难道和曹操胁天子已令诸侯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有名目咯???

你理解的差不多,失去权力的天皇就在京都。谁去了获得天皇的支持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日本统治者了。

这个和曹操胁天子已令诸侯还是有区别的-----曹操实际上谁也命令不了,因为那时的汉献帝没有威信。 而天皇则不一样,虽然他没了权力,但是在日本国教神道教中,他还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在百姓和诸侯中都有极大的号召力与威信。

后来的秀吉和德川基本是上洛成功,也就成了日本统治者了。

上洛:指日本古代地方军阀进军首都京都。

日本文中是“赴京都”的意思,“去京城”比较正式的说法,源于中国的洛阳。这并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使用的,主要是用于形容实力最强的地方藩首集结大军开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日本战国时期。

洛阳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的京都别名洛阳,是由于平安时代的平安京分为左京和右京两部分,分别仿照洛阳和长安建造,后来右京的“长安”衰落,只剩下左京“洛阳”。由于古都洛阳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大名带兵入首都京都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

“洛”就是京城,“上洛”就是占领京城,和“胁天子已令诸侯”的意思差不多。大名占领了京城就可以要求天皇封自己为“征夷大将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讨伐其他大名也出师有名了。

您已经自己回答自己了,上洛就是大名用兵控制京地区,借此机会掌握权力。
武田和今川都被织田信长挡住了!因为信长也想上洛,他们属于竞争关系!
就像您说的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很相近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