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物理电荷问题,不会千万不要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8:25:51
我们物理老师说 在摩擦起电的现象中,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可我不明白,为何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例如说,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难道说丝绸的电子已全部被转移到玻璃棒上了?那为什么再用丝绸摩擦玻璃棒还会有摩擦起电的现象?请各位尽力详细解答,谢谢了,我一定会加分的!!
那经过摩擦多次以后,玻璃棒上的电子是否会完全转移到丝绸上?那时还会有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1.一开始 物体中的正电荷 和 负电荷是平衡的。
物体失去电子后 (电子是带负电的)物体内的负电量比正电量少了。所以总的结果就是物体带正电。

2.得到电子 或者 失去电子的物体 都是带电的。 但是他们都会在周围的环境里释放多余的电子 或者得到缺少的电子 然后都变成不带电的物体。

3.经过多次摩擦不可能把一个物体上的电子全部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越多物体在空气中失去电子的速度越快。同样物体上缺少电子的量越多物体就越不宜失去电子。这样最终得到一个平衡,
4.摩擦停止后两个物体经过空气找到失去的电子或 释放得到的电子,再成为不带电的物体。

其实他们都说了`
这是要学到化学才知道的`
原子失去电子就会带正电的`
相反。得到电子就带负电。
因为电子本身是带负电嘛

说的简单点吧,一般状态下物质呈电中性。当有其他物体与它发生摩擦时,对电子束缚力弱的物体就会失去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内部正电荷多于负电荷而带正电。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全部电子不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是有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只靠摩擦是不可能转移物体全部电子的。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他所束缚的电子所带的负电相同,所以呈电中性,而失去电子,则正电何大于负电何,所以带正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