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认识林则徐禁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05:41
一、清廷武备松驰,兵力薄弱,绿营八旗共八十八万;
二、地方民众集会活跃,三元里斗争中两三天时间内非官方聚集400多乡的数万人,由此可见一斑;
三、林则徐民族气节有余,而谈判契约意识不足;
四、国力与外交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谢谢各位的关注!但我指的是如何比较客观全面地去评价禁烟这件事.平时普及读物一般都是从民族气节这个角度去评价的,但这种情感有时与理性是冲突的.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当时落后文明与先进文明的碰撞已经不可避免,只是
时间早晚的问题,即便林则徐在禁烟问题上妥协,类似于鸦片战争的火焰同样
也会烧向中国。我个人以为,从清末至今,在文明问题上,中国人压根就没有
真正觉醒过。倒是在新文化运动中貌似有所觉醒,但事实情况是矫枉过正,好
的东西没学来,反倒把自己优秀的东西丢掉了,这不是觉醒,是天真烂漫的盲
从。

回过头来再说林则徐虎门禁烟,林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方法有待商榷,也就
是说,极端强硬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一点,可类比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
略撤退,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以当时中国军队的综合战斗能力如果与侵华日
军在抗日初期进行大决战(这其实是日军所希望的),无疑会惨遭灭顶之灾。
可以说,战略撤退为中国保存了实力,为最终的战斗胜利奠定了基础。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变,以待敌之可变,这是最策略的做
法。

说道知己知彼,对老百姓而言,无论是在当时或是现今,这何其难也!以自己为中心、坐在自家炕头上自高自大,这从华夏最早的文化观念就开始了,所谓“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即是如此。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在近三十年间进步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国人总喜欢竖向比较,认为中国已经十分强大了,但如果进行横向比较的话,中国还十分落后。

从网上不难看出,现在很多人在不断嚷嚷打打杀杀,其实,这就是国人深层文
化的一种体现:刚刚吃饱肚子就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了!这是何其的自大!归到底,还是理性、客观地看待世界,正所谓:先为不可变,以待敌之可变。

百度一搜就有

不要口出狂言。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